其他
“突然一天腰疼起不来……”95后女博士去世,遗书让人看哭
南都记者获悉,1月5日,患癌离世的同济大学优秀博士生杜梅遗体告别仪式在江苏省泰州市殡仪馆举行。从苏北农村一路走进顶尖学府,拥有出众的学术才能,却不幸遭遇病魔,最终英年早逝,她的人生经历引发广泛的共情和追念。1月6日上午,杜梅的博士生导师对南都记者感叹道:“健康第一。”杜梅。杜梅是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出生于1995年。今年1月3日21时58分,罹患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她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0岁。同济大学创新创业IP课题组在讣告中提到,她温文尔雅、坚韧智慧、性格开朗、敏而好学,先后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研究型论文,卓越的表现赢得了师长与同学的广泛尊敬,曾获博士国家奖学金,还曾受邀前往比利时鲁汶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然而,就在鲁汶大学访学期间,杜梅诊断出癌症,被迫中断学业,回国治疗。南都记者发现,2024年8月29日,该课题组曾为组员杜梅发出捐款倡议,其中提到她出身江苏徐州的农村家庭,且父亲因早年身体原因劳动能力弱,前期花费的30余万元治疗费正在拖垮这个家庭,且后续治疗费用无着。“我们相信,大爱无疆,集腋成裘,一定能够支撑杜梅同学坚持对抗病魔,早日康复并回归她所热爱的学业和生活……”与病魔抗争期间,杜梅还写下一篇自述。她说,2024年本以为是最值得期待与欢喜的一年,可是“突然一天的腰疼起不来床便彻底不对了”。在欧洲做了多个检查之后,确定“体内肿块多处”,杜梅选择回国治疗,并在国内医院确诊了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爱,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帮助下,她接受了9次化疗,可是最终没能赢得这次战斗。杜梅写道,她从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向往成为大学老师,也一直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着。“如果可以的话,我2025年6月就可以开心地拿到我的博士学位,站上大学讲台传授知识了,做一名有影响力的学者。天不遂人愿,我也没有办法。”杜梅病逝之后,同学好友遵照她的遗愿,公布了她的这篇自述以及生平简历,因为她希望被更多的人认识和记得。“我用了30年,在人世间走了一遭,用尽全力写下了一份令自己感到满意的人生答卷。我不想我的人生如此沉寂,即使去世了,也想像花儿开的一样的绚烂璀璨,所以,我是杜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杜梅。”杜梅自述全文↓↓我是杜梅,1995年10月生于徐州农村,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2021级在读博士生。虽然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我有爱我的父母、姐弟,非常的知足,也给了我前进路上很多的力量。我用了30年,在人世间走了一遭,用尽全力写下了一份令自己感到满意的人生答卷。2014年,我18岁,初入大学,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同学们,我很上进,在刚入学的军训期间,就主动向辅导员卜江春老师报名担任了临时班长这个角色。可惜,军训结束之后没有竞选成功,但担任了班级组织委员的角色。我也积极加入了学生会,锻炼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期间,我成绩也一直比较好,在班里总是能排名第1或第2。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我得过多次的国家励志奖学金,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我还获得过好多次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就想以后能够去当大学老师,所以从大三开始,就跟着毛磊老师进行学术训练,在他的学术启蒙下,我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获得了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自己的学术道路更加自信。除了学业之外,我还认识了一些比较好的朋友,人资1班的吴奇玥;我们自己班上的顾会军、陈诚、陈书奇、黄裕洪、张雨薇等。大三暑假是比较紧张的一年,因为我的成绩是可以保研的,往年学院保研的同学基本留在了本校,只有1个师姐去了上海大学,我也想争取更高的学习平台。因此,我了解了很多相关的信息,在2017年9月,也获得了上海大学推免面试的机会,在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我惊奇地遇到了我们班的同学雷冬娣,互相加油鼓劲之后,我们各自在为自己保研面试积极做准备。也是在那次,遇到了我硕士阶段的恩师——王海花老师。上海大学面试结果出来了,我成功获得了offer。自此开始,开启了我人生中最愉快、压力最小的大四时期。当然,也有跟我的硕士生导师王海花老师积极联系。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2018年,硕士入学了,期间我很努力,跟着导师写了很多文章出来,也拿了国家奖学金。但在2020年,我度过了人生中自以为最黑暗的一段时光,我爸爸生病住院了,辗转多地进行治疗,好在最后熬过来了。这次爸爸生病给了我很大的感触,那就是要赚钱,要有足够多的钱才能让自己爱的人在生病的时候能得到好的治疗。所以,尽管我很想继续深造,也有深造的机会,但是我斟酌再三,2020